首页 院官网 院官网-改革研究

新加坡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 及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启示

时间:2020-12-16 10:05 来源:中改院

2020年11月13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南海研究院合作主办“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区域合作国际论坛”,来自5个国家、19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近300人参会。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抗做了题为“政策创新与可纠正性”的发言;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赵力涛做了题为“城市规划与治理的社会维度:新加坡的经验”的发言;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喻莺做了题为“新加坡营商环境典型特征及对海南自贸港的启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钱继伟做了题为“数字经济下人力资源发展:新加坡经验”的发言。

政策创新与可纠正性

陈  抗

]1.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与政策创新都至关重要。新加坡政府不是一个不会犯错误的政府,但是是一个勇于纠正的政府。凡是与经济发展有关的错误政策,新加坡政府纠正非常迅速。

2.市场纠正——新加坡的工资校正政策。1981年,新加坡政府决定,连续三年工资上涨超过10%,把劳动密集型企业逼出新加坡,以促进新加坡经济升级。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新加坡政府决定把一些工资的增长纳入公积金。到1984年,雇主的公积金缴费率达到25%,个人也是25%,这意味着如果工资1000元,公积金里就有500元。一直到1985年,新加坡出现了经济衰退以后才出现了解决的方法。1985-1986年,新加坡政府说服群众,把雇主的公积金缴交率调到10%。

3.选民纠正——大学毕业生母亲优惠政策。1983年发现新加坡人口增长率下降,其中最主要的是女大学毕业生不结婚,即使结婚了也不愿意生孩子。于是,1984年新加坡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新加坡的女大学毕业生结婚生子。这个政策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李光耀强势推行。1984年,人民行动党失去了大量的选票,得票率从78%下降到65%。1985年新加坡大选赶快把这项政策取消了。

4.没有被纠正——新加坡的语言政策。第一,新加坡政府不允许过多的使用方言,李光耀认为新加坡必须要以英文作为主要语言,这样能够成为吸引外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第二,李光耀从语言学家那里得知,大部分人只能学一种语言,如果把资源用来学习方言就不能学好英语。这个问题在1988年、1991年大选的时候都成为很大的问题,虽然民选代表反馈给李光耀说,语言政策受到很大阻碍,特别是祖孙之间因为语言障碍造成交往不畅,但这个政策没有被纠正。

5.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启示。海南自由贸易港首先要面临市场的检验,市场检验是第一位的。但是,海南与新加坡不同,海南有上级政府。所以,第二个纠偏的方法是上级纠偏,不过上级纠偏由于信息不对称,非常困难。第三个方面,新加坡通过选民纠偏,海南应该通过反馈渠道补上这个环节,例如海口市美兰区有居民参与机制——“居民点单政府办事”。

城市规划与治理的社会维度:新加坡的经验

赵力涛

1.宜居性对于人才流动至关重要。从国际人才流动的角度看,国际人才流动有四个特点:第一,过去几十年,高技能人才流动增长速度比低技能人才流动快好几倍。第二,大多数的国际人才流动,主要是在英语国家间。第三,人才流动存在聚集聚效应,即既有人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形成集聚。第四,是否存在世界一流大学是重要因素。第五,除营商环境外,高端人才还关心城市是否安全、空气质量是否达标,是不是有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人文历史、景观等。

 2.高密度城市中的高宜居性。新加坡城市规划部门总结,一个宜居城市要有很高的生活质量,也要有具有竞争力的经济,还要有可持续的环境。如何做到这三个方面?一是整合城市规划,比如把人口预测、土地规划、交通规划、工业规划等都整合在一起。二是动态的城市治理。从历史看,新加坡利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第三世界国家到第一世界国家的飞跃,在公共住房、公共交通、城市安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种族和谐等方面采取了措施、取得了成就。

3.新加坡不断调整建设宜居城市的思路和做法。

(1)宜居性的目标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以新加坡城市规划为例,第一阶段的规划理念是城市花园;第二阶段是明确城市在花园中;第三阶段不仅要求到处有花园,还要求到处能玩水;第四阶段追求的是城市就在自然中,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

(2)客观与主观相结合评估宜居性。新加坡早期宜居性更重视客观指标,现在在注重城市规划、管理的同时也要考虑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等人民的主观感受。

(3)鼓励市民参与城市规划与管理。以新加坡铁路走廊的规划管理为例。由于这是一条通往马来西亚的铁路,这条铁路在2001年6月30日停止运营,沿线的土地要交还给新加坡政府。这条铁路沿线一公里范围内有100万居民,他们害怕政府把沿线土地用作商业开发。为此,新加坡自然协会提前交了方案,提议保留铁路走廊作为绿色走廊,并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很多支持。新加坡都市城建局让公众参与讨论铁路走廊的未来开发以形成共识。

(4)共同创造社区。如何把社区的物理空间变成社会交流空间以带来更多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宿感?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研究发现,有三个因素对于社区治理非常重要:一是物理空间的硬件,好的空间设计和布局能够方便居民的交流互动;二是社区活动相关的软件;三是与以基层组织相关的组织能力。社区治理需要这三个方面配合。所以,新加坡通过人民行动党的基层组织,以及居民志愿者发动和吸引社区居民,把社区居民区的公共通道变成社会空间,比如变成艺术通道、绿色通道等。

4.新加坡城市规划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及应对。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比如老龄化问题。为此,新加坡在七个方面做出回应:一是终身就业;二是更加重视居民健康与保健;三是更加积极学习;四是鼓励高级志愿服务;五是促进社区友谊和代际和谐;六是实行2015-2020老年护理计划;七是改造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并优先考虑绿色运输。

新加坡营商环境典型特征及对海南自贸港的启示

喻  莺

1.简约的体制。新加坡的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主要由法定机构完成,法定机构是政府为履行专项服务和管理职能而设立的非部门性公共组织。截至目前,新加坡政府的16个部委下辖65个法定机构。法定机构通过法律方式赋予更多权利,方便以企业的视角推进审批事项的集成化办理。在创业和启动阶段,仅需与较少的部门或第三方服务机构接触就可以完成审批手续。日常经营中,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发展局等机构获得一站式服务及相关申请许可。新加坡各法定机构会根据经济发展、便利企业等需要进行重组、合并,达到简化体制的目的。例如,企业发展局的组建先后通过合并国家生产力局、标准和工业研究所、贸易发展局等相关机构,逐步发展成为针对企业转型升级、标准和质量提升、海外布局等一站式服务机构。

2.高度的法治。新加坡是高度法治化的国家,有500部法令。在商业领域,新加坡形成了完善的商业法规体系、司法审判体系、法律仲裁体系以及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新加坡的法律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更新,通过严峻的法律加严格的执行,使得其在商业领域有利地推动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形成。简单来说,新加坡的优惠政策有对应的法律渊源,措施失效前,朝令夕改和半途而废的现象比较罕见。新加坡法律在制定时就减少了自由裁量权,保证法律的公平性。

3.高效的智慧。主要体现在自20世纪80年代起的电子政务上。现在,新加坡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且仍然在持续推进数字转型,正处在“智慧国家2025”的关键时期,致力于为公民、企业、政府多方打造价值。在商业领域,新加坡针对个人、企业分别建立了两种数字认证的身份,以实现一个账号囊括所有的在线服务。建议海南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必须智慧先行,不断提升电子政务水平,全面实施网上办、指尖办,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

4.高水平的开放。第一,新加坡有8个自由贸易区,在海关监管和税收方面实施绝对的开放。第二,新加坡外资准入政策宽松,仅对少数的行业出于安全风险、市场风险管控的原因实施管制。第三,新加坡对外资企业实行无差别国民待遇,如境内实行统一的财税优惠政策,外汇进出自由,政府对内外资企业监管一视同仁。海南的开放是中国顶格开放,是深层次开放进程的里程碑事件,要借鉴新加坡的开放经验将海南建设成为全领域辐射全球的开放门户。

5.企业视角的透明。新加坡对维持透明的环境不遗余力。所有政策和监管均通过建立集成性网站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信息公示、政策申报、动态跟踪等服务,并以企业视角设计。企业通过网站可以一键查询到绝大多数的优惠政策,通过新加坡法律网也可以了解到法律法规的发布。新加坡服务于企业的政府机构都是通过公示的方法。以新加坡知识产权办公室公示为例,知识产权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制度的设计、公示,让企业一目了然。

 6.对海南的启示。营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让来海南投资的外企更加放心、舒心,是海南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基础前提。因此可以借鉴新加坡经验,真正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全球外资的吸引力。

数字经济下人力资源发展:新加坡经验

钱继伟

1.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冲击巨大。美国30%丢掉的工作来自于技术的更新。虽然长期看,劳动力市场会通过结构调整达到供需平衡,但对短期的冲击巨大。一方面,数字技术变革将创造更多新型工作;一方面,自雇人数可能会增加,包括所谓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这些都是在没有实际单位里工作的人)。另外,政府需要意识到劳动力市场需要有一定经验和人际沟通能力的非常规性工作。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结构转换过程中,需要很多的协作,包括雇主、工人,也包括整个产业链、融资。

2.新加坡劳动力市场的总体表现。总体而言,新加坡的劳动力市场是稳定的。第一,劳动参与率不断增加。从近十年数据看,新加坡劳动力参与率从66%提高至80%,待业或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不断下降。第二,从制造业和服务业互相转换情况看,新加坡产业转型是一个相当平缓的过程,近十年制造业就业率下降不到5%。当然,可能有一些政策支持平缓的过渡。第三,失业率保持低水平。新冠疫情之前失业率一直保持稳定(3%左右),是相当平缓的表现。2009年失业率高一点,是跟全球金融危机有关,全球金融危机后将近10年的时间内失业率相对比较平缓。第四,工资水平不断增长。

3.新加坡应对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冲击的主要举措。

(1)实施人工智能的系列战略。自2014年起开始实施人工智能战略,建设智慧国家,并通过扶持平时没有资源、没有能力升级的一些中小企业通过数字方式完成诸如订购、付款、供应链管理等任务,以此提高企业的效率。同时,在智慧国家倡议下,新加坡也开放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并于2018年建立了东盟智慧城市网络(ASCN)。下一步,新加坡可能在更广的范围内采用数字化技术,比如销售、生产等方面。

(2)加大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方面的人才培训与终身学习。新加坡政府主要是通过培训和终生学习的政策来实现。主要内容是针对在职工人开展政府资助的培训。目前,每年大概有20~30万劳动力参加这一培训。此外,新加坡政府也推出未来技能培训政策,针对年龄超过40岁、职场上调整技巧比较慢、需要更多政策支持的人。每个新加坡工人可以收到500元类似于购物券一样的资助,可以在相关的大学注册课程、学习技术、提升有关的技能。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新加坡的劳动力市场冲击很大,所以新加坡新成立了国家工作委员会,引入新的培训和找工作的计划,主要针对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失去工作或工作需要调整的人群。

(3)更加积极的教育政策。主要是提供更多的大学岗位,让学生能够获得注册大学的学位。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