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士存院长提问:我们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虽然美国迫使我们表态谴责俄罗斯侵占乌克兰,现在俄罗斯已经成为我们第一大能源进口国,天然气管道,尤其是管道的龙头都在俄罗斯手里,一条输气管道到上海5100亿美元。所以,我们和俄罗斯过紧密的能源合作,我们有没有考虑到有朝一日绑在俄罗斯的战车上,符合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吴士存院长提问:您能不能预言一下危机以什么方式结束?
曹老师:
我是这么看的,目前俄乌冲突双方还没有完全撕破脸,也就是边打边谈,还有谈判。这个时候双方都有下台阶的要求,那就是如何下台阶,几个问题。什么是战胜?目前看来,俄罗斯已经惨胜,因为俄罗斯的伤亡大概是6000人,如果按1:6算,乌克兰就是3.6万人。而且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已经被俄罗斯控制。乌克兰也基本同意不会再加入北约了,中立化基本能达到。现在唯一达不到的是去纳粹化,但是乌克兰解释为民族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过后谈,但战争可以结束。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两月内结束战争大家谈判,这个时候是局部战争,是在两国之间出现的,而且不会蔓延。这是一个谈判的问题,我们希望最好得到一个结局,这个结局中中国应该发挥作用,就是促和。现在我觉得机会也开始出现了,可以协调双方来促和。这是区别于美国、北约他们的地方,也是区别于美国说中国偏袒俄罗斯,第三个立场把它促和。我看这次杨洁篪和布林肯的对话中似乎有这个意思,中国不放弃促和的可能。我想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对于俄乌未来的估计,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既然还要一个多边治理,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不要把全球化当武器。那么,维持全球化的世界,以规则为基础还是要做深,就是不能上升到政治层次,尤其是不能把它意识形态化。这个时候才能维持二战以来多边的秩序还能正常秩序,在此基础上怎么修补。两个抓手?一是抗议,二是碳达峰、碳中和,变成全球的议题,有新的规则淡化原有的冲突。换言之,现在去全球化已经是倒行历史,恐怕已经在遏制,遏制以后还在继续朝全球化方向努力。如果全球化有困难,至少符合全球化趋势的区域性安排应该予以坚持,这是我们说的RCEP,15个国家已经达成协议,已经在建成了,至少这个东西不能再倒退。尽管全球化不能在全球普及,但是在已经建成的地方继续坚持,我认为欧盟也必须要坚持,北约不能再东扩,但是,欧盟必须坚持,欧元必须坚持,如果欧元崩溃带来的问题更大。尽管也可能做不到,但是我想说的是事在人为,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如果我们连人事都不尽的话,结局很难想象,不堪设想。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