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自贸港的建设过程中,也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今年初,《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任务清单》印发,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加速期。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以制度型开放与世界分享机遇”这一主题展开交流探讨。高水平自贸港建设怎样持续发力?中国之声王泽华专访论坛主持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传递出中国将继续扎实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声音。高水平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为何如此重要?
迟福林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是中国在高水平开放的一个重要突破。高水平开放现在至少有几个突出特点:第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必须在制度型开放、在对标国际最高的经贸规则方面进行压力测试。第二,目标是发展各种类型的自由贸易,通过自由贸易进程维护经济全球化大势。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好,自由贸易港也好,在推动高水平开放当中,发挥着先行先试的作用。”
4月13日,海南自贸港建设迎来四周年,四年来,海南自贸港稳步发展,在基础设施、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动能培育等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高水平开放相关的服务业占比连年提高,深海、航天、南繁育种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这首先源于海南得天独厚的地缘、资源优势,未来发展更依赖于高水平开放。
迟福林表示:“海南是中国两大岛屿经济体之一,地处和东南亚沟通的前沿,是南海最大的岛屿之一,也是中国联系RCEP的一个交汇点、开放门户。中国将近2/3的海洋国土面积在海南,所以海南在从陆地到海洋(开放过程)中,扮演的战略角色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海南资源丰富,有城市有农村,回旋余地很大。既可以发展高新技术,又可以发展各类现代农业,更可以发展各类加工制造业,是其他岛屿经济体,尤其是南太平洋岛屿经济体难以比拟的。能不能发挥起来,关键是高水平开放,关键是在开放中形成海南自由贸易大环境,形成高效率的管理和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
充分完善制度型开放,做大市场流量
今年1月1日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作为连接海外的桥头堡和重要开放门户,海南自贸港应从哪些方面抓住战略机遇?
迟福林认为:“海南现在有几件很大的事情,第一,它必须在制度型开放方面先行先试,所以海南出台了全国第一个跨境服务贸易清单。第二,在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为主方面,标准、管理、服务上先行先试。第三,海南正在为封关运作做准备,就是‘一线放开,二线管好、管住’,一线放开以后采取各种措施,使得国际,尤其东盟的企业能够大量到海南来,让海南真正成为中国大市场连接RCEP、连接东盟,甚至连接世界市场的一个交汇点。”
然而,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放的同时,也意味着将面临众多风险和挑战。迟福林认为,只有做大市场流量、充分完善制度型开放,才能对冲由此产生的风险。
迟福林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背景下,到底有多少企业能进来?能不能把它搞活,能够在自由便利的条件下做大市场流量,是封关运作的首要风险。自由化、便利化取决于制度安排、制度创新,高效率、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更为重要。我们的服务能不能与‘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相配套?如果在这方面不能够和它相适应,由此会产生多方面的风险。”
风险的解决需要群策群力,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分论坛上,首次安排成果发布环节,宣布成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智库联盟。迟福林表示,一方面可以为风险防控发挥智囊作用,另一方面,多方面支持、聚焦之下,海南也将在区域一体化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迟福林说:“就是要在海南和东盟中间做智力的支撑、智力的平台,推进海南与东盟的一体化进程,由此在促进中国和东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发挥特殊作用。我们下一步还想在多方面参与下,创立RCEP智库联盟,争取把秘书机构就设在这里。如果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就会在促进区域一体化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将发展红利惠及人民
高水平的自贸港建设,最关键、最核心的目标还是以人为本。迟福林表示,虽然短期内会面临各种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一定会将发展红利惠及人民。
迟福林表示:“自贸港短期之内会对当地百姓形成各种压力,但是要想尽办法尽快让广大老百姓从中受益,给大家要讲清中长期对全岛共享发展红利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就业岗位会要求越来越高、岗位会越来越多,就要求有一定的教育背景,要提高技术,收入也就起来了。我来海南第35个年头了,我深感这些年海南的变化是巨大的,但是因为海南过去底子薄、财政收入低,与发达地区比,还是有差距。海南需要趁着自由贸易港的东风,在改善民生、公共服务、解决就业上逐一加快解决。自由贸易港的政策红利、制度安排红利、发展红利要让全岛1000万人分享。”
责任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