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我们是CIRD

  3. 我院动态

  4. 改革研究

  5. 国际合作

  6. 教育培训

  7. 宣传出版

  8. 企业咨询

首页 院官网 院官网-简报

迟福林:建言改革 痴心研究

建言改革  痴心研究

迟福林

刚刚,看到出版的《改革开放建言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言录》《迟福林改革研究文选》,我回想起30年来追求改革、痴心研究的历程。这个历程,包含了礼群主任、卓元老师等各位专家的心血,包含了我院同事们的不懈努力、加班加点的拼命工作。在这里,我代表中改院,向对中改院长期支持、理解、关心、爱护的领导、专家,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说一声谢谢!

建院30年来,“五个坚持”是中改院的基本实践:坚持“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院宗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行动研究;坚持“以直谏改革为已任”的担当;坚持以改革的办法办院;坚持“小机构、大网络”的运行机制;坚持“家国情怀、执着精神”的价值追求。这里,我用图片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一、1991年11月1日:中改院成立

1991年11月1日,中改院正式成立;1996年11月1日,锦华主席在北京主持座谈会,庆祝建院5周年;2001年11月1日,建院10周年,我院在北京举行建院10周年座谈会;2006年,建院15周年,我们以举办“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国际论坛庆祝自己的生日;建院20周年,我院新院址落成,锦华主席、罗保铭书记、蒋定之省长亲自参加新院揭牌仪式;建院25周年到29周年,这几年在座的很多领导专家都参加了。30年一晃就过去了。

  二、改革开放建言

建院以来,中改院首倡“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让农民工成为历史”“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进‘十二五’改革”“由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形成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释放内需的巨大增长潜力”“以经济转型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以高水平开放形成改革发展新布局”“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有的直接为中央决策采纳,有的被用作制定政策和法规的重要参考。获得包括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多个奖项。

截至2021年8月底:提交改革政策和立法建议报告295份;发表改革研究论文230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3项(2012年始);出版改革研究专编著360部;完成改革政策咨询与企业咨询课题251项。我把其中十个观点向大家做一个简要汇报。

1.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1998年,正值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中改院提出了“尽快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长期化”的政策建议。呈报该建议时正值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立即引起有关领导人的重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同志作了批示。随后,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直接采纳了“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这一建议。

2.国企改革:从国有企业转向国有资本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改院率先提出了“从国有企业向国有资本过渡”的改革建议。其中包括:加快实现从国有资产管理向国有资本管理的根本性转变;从国有企业数量目标的追求转向国有资本总体效益的实现;建立国有控股公司,着力培育国家“种子队”;优化国有资产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

  3.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

2003年,SARS危机暴发。面对危机,2003年7月12号中改院在北京召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改革形势分析会”,提出要从SARS危机中吸取教训,最具实质性的行动步骤就是加快政府转型,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在当时的背景下,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政府转型,有专家不赞成,更有地方政府领导的批评,“不搞经济建设,还要政府干什么?”2003年12月24日,《经济参考报》刊登了中改院课题组关于《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议,并获得了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

  4.从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转变

2007年,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委托,中改院承担《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以“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为主题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08》(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年)。当中,我们提出一个重要论断:尽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但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老百姓的追求由物质产品逐步向公共产品转变,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我国正在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其中,还特别提出了“惠及13亿人基本公共服务”。在报告的结尾,我们提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建立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和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中国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就其所涉及的人口规模而言,在世界上是空前的;就其制度建设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意义而言,可以同近30年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提并论。中国正在为建立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做出巨大努力。这将对中国人类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5.民富优先

从改革一开始,就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改革研究者,在改革的进程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围绕共同富裕提出不同的改革建议。2010年前后,中改院主张第二次转型要以民富优先为目标,建议理顺“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更加注重“民富优先”。当时我们建议,要在“十二五”规划中把收入分配调整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构建由国富优先转向民富优先的收入分配制度。2011年2月25日,中改院在京举办“民富优先出版座谈会”;2011年3月10日,我在全国两会上以“推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政府转型”为题作大会发言,建议“确立并实施民富优先的改革发展导向”。

  6.从基础领域到结构性领域改革

世纪之交,中改院提出从“基础性改革转向结构性改革——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改革的特点分析”,比较早提出结构性改革。1998-2003年,中改院连续举办了五次关于基础领域改革的国际论坛,重点讨论电信、电力、铁路、民航等垄断性公共部门的市场化改革,提交了5份基础领域改革的政策建议报告,呼吁打破基础领域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推进股份制改造、加快市场开放、引入民间资本。

  7.二次改革与二次转型

2009年12月29日,我院在北京举行“第二次改革——中国未来30年发展方式转型”新书发布会;2010年3月23日,在北京举办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场深刻改革”为主题的座谈会暨《第二次转型》新书发布会。

  8.从“一次开放”走向“二次开放”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开放与改革直接融合、开放倒逼改革、开放是最大改革的大背景下,中改院将扩大开放作为改革研究的重点,提出“一次开放”到“二次开放”、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服务业市场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形成改革发展新布局等系列研究观点。

  9.消费主导

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仅为30%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50%。2008年,我在东北大学举行了一次题为“走向消费大国转型”的学术讲座,提出“中国正在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型”这一观点。

2012年,中改院出版了以“消费主导:中国转型大战略”为主题的改革年度报告,明确提出“消费主导引领中国未来”。2014年,中改院提出了“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从物质型消费走向服务型消费”,正式提出了“服务型消费”这一概念。此后,在中改院出版的《转型抉择》《转型闯关》《动力变革》等改革研究报告中,都涉及消费结构升级的观点及改革举措。2018年,我在央视中国经济大讲堂提出“中国进入消费新时代”;2021年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中改院与中国工人出版社推出了年度报告《中国消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10.人民健康至上的治理理念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改院第一时间深入研究。年初出版《人民健康至上——公共卫生体系变革挑战》,这是疫情后我国智库较早针对公共卫生体系变革的研究成果。中改院在3月7日开始,组织了系列线上座谈会,我们提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深化公共卫生体系改革”“以人民健康至上的理念推进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变革”等文章,被《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刊发、转载,《新华文摘》2020年第13期头条全文转载。

三、建言海南自由贸易港

中改院的建院宗旨是“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1991年11月至2021年8月,我院形成关于海南问题的研究建议132份;政策咨询研究报告128份;举办海南主题的研讨活动96次,形成会后成果百余份;出版图书35本,在服务海南以及推进自贸港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建院那一天,中改院就举办海南对外开放战略研讨会,研究研讨特别关税区。1992年4月,中改院提出“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的建议,召开“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研讨会”。1992年12月,形成《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充分利用海南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资源条件,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特别关税制度和世界上通用的自由港经济政策。

90年代中后期,海南区域开放希望落空的背景下,海南到底何去何从?2001年,我们提出以产业开放推动产业升级,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2009年底,海南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6月16日,中改院形成了《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升级版——从服务贸易项下的产业开放走向自由贸易区(研究框架)》《以更大的开放办好最大的经济特区——关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议(44条)》《建立海南自由港——方案选择与行动建议(16条)》的报告。2018年底,中改院比较早研究提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初步设想(研究建议60条)”。这份建议是2018年12月31号晚上形成的,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迟院长一定要在12月31日之前完成?那时我已经办好住院手续,医院通知1月4日做手术。

2018年,省委省政府以我院为主成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此外,我院与国浩律师事务所建立了中改院-国浩自贸港法律研究院。今年6月,我出版了《逐梦自由贸易港:我在海南的33年》,书稿的总论被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主管、中国文史出版社主办的《纵横》杂志采用,决定以封面文章全文刊出。

 四、改革开放史

一个改革研究机构,重要的是做改革研究的基础性工程。9月27日上午,我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与中国共产党”为题,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首场中国改革开放史专题讲座授课,将近600名学生听课。在讨论环节,我没想到一个学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接受的是社会主义教育,但是毕业以后大部分要到民营企业去,民营企业是谁?就是资本家,我们怎么能为资本家打工呢?我们青年人面临重大的选择,我们应该怎么办?”结果全场青年给他热烈掌声。这给我很大的刺激。如何把思想政治课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教育、融入“四史”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史教育当中,是下一步的一个重大课题。

这几年来,中改院以中国改革开放史研究,以建设中国改革开放大数据库为重点,逐步形成中国改革开放史研究的独特特点。这件事情得到了改革界很多老领导、老专家包括在座很多人的参与。自2012年起,中改院发挥“小机构、大网络”的优势,开展了以下工作:

1.建设全国首个中国改革开放数据库。改革开放史的资料收集、研究和教育需要以大数据为重要支撑和依托。2018年12月18日,中改院推出以编年史为突出特点的中国改革开放数据库,献礼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全国首创的以改革开放史为主题的数据库。

2.开展抢救性“口述改革历史”人物访谈,留存珍贵历史资料。自2014年以来,中改院启动“口述改革历史”人物访谈,旨在对改革开放历程中的决策者、亲历者、见证者进行访谈,保存改革开放的“活历史”“活档案”。目前,已完成300余位受访者的访谈工作,总视频时长约700小时,整理访谈文字800多万字。访谈范围,既包括中央相关部委,还包括广东、海南、四川、安徽、上海、重庆等20多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

3.开展改革开放实物资料收集,建设中国改革开放史料展,拍摄系列纪录片。在中央档案馆、海南省档案局的支持下,我院赴北京、四川、广东等20多个省市的档案机构收集改革开放实物资料。同时,发挥专家网络优势,向改革战线老领导、专家收集资料。目前已收集实物资料共计3万余件。在此基础上,我院建设完成公益性的“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改革开放史料展”,自2018年以来,累计参观超过12万人次。

4.策划推出改革开放精品出版物,获得多项国家级出版荣誉。自2014年起,我院和国内多家出版社策划改革开放史系列主题图书,从不同角度反映改革开放40周年伟大历程,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等多项荣誉和肯定。

五、改革论坛与改革培训

截止2021年8月,中改院共举办研讨会413个,其中共86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举办各类培训班237期,培训改革人才2万多人次。其中,有多个研讨会和培训班在全国是第一次举办。

  1.中国改革国际论坛

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是中改院以国内外改革研究网络为依托,讨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重大课题的学术交流平台。自1991年以来,中改院联合相关机构已经共同举办了86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已成为中改院建设改革智库的重要品牌。

1991-1992年,中改院举办全国第一个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讨会;1991年12月17-20日,中改院承办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举办“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国际研讨会”;1993年7月1-3日,举办全国第一个“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现实国际研讨会”;1994年10月24-26日,举办“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国际研讨会”;1994年11月21-23日,举办“亚太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与稳定发展国际研讨会”;1995年:举办全国第一个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研讨会;1999-2003年,举办“走向开放竞争的基础领域改革国际研讨会”,等等。

2.改革培训

中改院成立伊始,就把培养改革人才,作为重要工作。举办培训班230多期,为全国改革系统和大中型企业培训培养了2万多名改革管理人才。

1991年11月25日,举办全国第一个“全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培训班”;1992年,开办全国第一个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培训班;1997年起,中改院为全国大中型国有企业培训中高层管理人员,连续举办18期工商管理培训;1994年,中改院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国际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一期“总经理专业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比如,1992年5月7日至5月21日,全国体改系统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股份制实践研讨班在中改院举行。事实证明,研讨班培养了我国最早的股份制改革人才,其中的一些学员后来成为各地股份制改革操作中的骨干力量,中改院由此也被有人喻为全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黄埔军校”。

2004年开始中改院和东北大学合作开设博士点,建立东北大学研究生院中改院分院,有250个已经毕业和正在攻读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此外,建立了中改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六、图书出版

截至2021年9月底,我院共出版改革研究专编著360余部。其中,中文图书298本,外文图书65本,年度改革研究报告成为一大品牌。有的图书被翻译为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越南文等多语种出版并向全球发行。有的成为中央文件的重要参阅件;有的入选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有的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有的成为国家部委、省市政府指定学习读物;有的被国务院新闻办购送国外驻华使馆;有的多次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美国国际书展、伦敦书展、巴黎图书沙龙、东京国际书展、新德里世界书展、突尼斯国际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多个国际书展;有的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多部图书被评为全国年度优秀畅销书、好书。

  七、以改革的办法办院

建院不久,锦华主席就提出来,我们是搞改革研究的,先从改革自己开始,以改革的办法办院。因此,1991年成立以后,1992年5月份起中改院就实行事业机构企业化管理,主动不要级别、不要编制、不要财政拨款。

我当了27年兵,一直秉承“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给大家带出这样的中改院四种精神:刻苦工作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

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搞改革研究的,我想有八个字可以形容:“家国情怀、执着精神”。我们这一代人从50年代走来,从吃不饱饭到吃饱饭,经历了共和国的70多年和改革开放的40多年,对改革一往情深,追求改革、痴心研究。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改革仍然需要深化。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更加看到我们在这里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崇高的价值,这种付出具有社会价值、时代价值、历史价值。

在建院30周年之际,我们以三部图书的出版、以回顾30年来的办院历程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本着“家国情怀、执着精神”,把改革开放研究能够做得更好,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事业不懈努力!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版权声明
  • 官方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信扫一扫
  • 官方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