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龙: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吴海龙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作为本次论坛的合办单位,与有荣焉。首先我代表协会欢迎各位嘉宾出席本次论坛。
今年恰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院30周年。我在此谨表祝贺。
中改院生于中国改革的大潮中,30年来,勇立潮头,成为中国改革的推动者、贡献者。同时,中改院也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改革开放故事,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传播者和沟通者。
我衷心希望中改院能接续奋斗,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起新的使命和责任,为海南的发展,为中国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为中外交流合作,谱写新的篇章,再创新的辉煌。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与世界”。实际上要讨论的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中国如何应对世界的挑战,中国如何抓住世界的机遇,中国如何处理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国内应该怎么做。
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冠疫情尚未得到根本控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能源价格飙升,通货膨胀蔓延,供应链出现瓶颈,会否引发新的危机,还需密切关注。气候变化越来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健康安全,成为一个现实、紧迫和严峻的问题。人们期待下月初在格拉斯哥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能拿出更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国际关系中,一些国家拉帮结派,合力要与中国进行一场实力上的竞争。上述形势会对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造成什么影响,中国如何趋利避害,妥善应对?这是本次论坛与会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的前途命运密切相连,利益交融前所未有。对抗没有出路,合作才是正道。世界上的问题没有中国的参与是解决不了的,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中国的合作是办不成的。中国会始终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处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国也会始终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集众智,汇众力,动员全球资源,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发展。
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国内应该怎么做,国际上高度关注,但也多有误解和疑虑。不久前,我参加了一个与美国的对话会,也参加了一个与欧洲的对话会。两个对话会的共同特点就是西方对中国的误读和误判。一些人把中国当前采取的应对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认为是闭关锁国,担心中国不再开放。一些人对中国加强监管的一系列举措,认为是“打压民企”,恶化了营商环境,是改革的倒退。一些人认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还远远不够。凡此种种,我们需要向外界说清楚,讲明白。
中国从未停止与世界的交往,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中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方向不会变,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不会变。中国针对资本无序扩张、垄断等行为采取的监管举措,是治理水平提升的表现,是推动相关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之举,只会使市场更加成熟,竞争更加公平,营商环境更加友善。应对气候变化,实现“3060”的目标,中国已展现了足够的雄心,是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需要经过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才能实现的。
我希望在这次论坛上,中方的参会者能向外界做更多的解释和说明。只要听的人不是装睡者,我以为还是可以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
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厘清楚了,把外界对中国的误读误判能给出有说服力的回应,这个论坛就成功了一大半。
(在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银行、中国日报社、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的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与世界” ——第8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演讲,2021年10月30日,海南·海口。)
(作者系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