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我们是CIRD

  3. 我院动态

  4. 改革研究

  5. 国际合作

  6. 教育培训

  7. 宣传出版

  8. 企业咨询

首页 院官网 院官网-简报

推动共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

总第1524期

2022年6月4日

推动共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

——2022 RCEP区域媒体智库论坛专家观点摘要

5月29日,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中国日报社、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承办的“开放合作 发展共赢:共建全球最大自贸区”为主题的RCEP区域发展媒体智库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海南海口召开。与会专家围绕“蓝色经济合作与海洋可持续发展”开展研讨。现将专家观点摘要整理如下:

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所所长万纳瑞斯·常:蓝色经济是连接中国和东盟的重要支柱

蓝色经济是非常具有重要发展潜力、合作潜力的领域,是连接中国东盟的一个支柱,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与东盟在蓝色经济方面是良好的合作伙伴。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在科学、环境以及海岸合作方面建立了合作机制,并在保障食品安全与渔业生产中保持相互连接。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在蓝色经济中享有共同的发展趋势。建议中国东盟本着务实的态度进行合作。如在渔业养殖以及捕捞、清洁能源等海洋经济以及相关的资源领域开展合作。此外,应尽量避开敏感的问题开展务实的合作。在推进已经签署的相关协议中,监管和实时监控非常重要,需要重视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挪威驻广州总领事海歌: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与海洋健康合作

《格拉斯哥气候公约》要求,碳排放到2025年达到峰值,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减少43%。我们应该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和减排问题的紧迫性。在海洋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空间的同时,要考虑如何将繁荣的海洋经济与健康的海洋环境结合起来。华南地区在探索和投资绿色电力解决方案方面,与挪威的合作潜力巨大。中挪可以在绿色电力运用方面建立伙伴关系,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确保投资和贸易的繁荣发展。

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副院长吴士存:深化中国-东盟海上务实合作,共铸区域发展“蓝色引擎”

中国东盟建立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具有扎实基础。一是中国与东盟构建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海洋合作机制,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海上合作格局。二是中国与东盟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形成了覆盖海洋数据信息资源管理、渔业、海上通道安全、海洋旅游等各个领域的海洋产业合作网络。此外,中国与东盟海上合作面临着南海争端、各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倡议碎片化的挑战。

要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为契机,深化中国-东盟海上务实合作。一是选择“低敏感、有需求、易操作”领域,成立政府间的联合指导委员会和名人专家小组,商讨构建南海沿岸国合作机制等制度性安排,为南海区域海洋治理提供动力。二是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海上互联互通,逐步打造放射性、网络化的联通体系布局。三是在RCEP框架下,进一步拓展中国与东盟在涉海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等方面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四是推动构建中国-东盟海洋环境治理综合体系,建设机制化交流平台,共同商讨签署“南海环保公约”和建立“南海环境保护区”,共同开展海洋环保宣传教育。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研究员朱华友:蓝色经济合作应当成为优先选项

中国与东盟巨大规模的经济合作为蓝色经济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领域的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增强,有助于构建南海周边经济利益共同体。南海周边合作有助于推进中国与东盟优势互补,由此推动形成亚太地区新的增长点。

建议建立南海周边经济合作区。一是在大的框架下,由小到大,以南海周边国家为主体,尽快建立南海周边经济合作区,实现南海周边国家共荣共赢。二是以海上互通作为重要支撑,加强南海周边国家在港口建设、国际中转、运输航线、物流体系、供应链保障以及邮轮旅游等方面的合作,确保形成快速、便捷的海上经贸合作走廊。三是以海上油气资源开发密切海洋经济合作。南海合作开发油气不仅会对周边经济稳定做出重大贡献,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平稳,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应当成为周边合作的优先选项。希望中菲海上油气共同开发能够成为南海周边国家发展蓝色经济的合作典范。此外,建议在海南建立海洋经济产业园,建设南海水产品的交易中心等。海南还可以成为南海资源共同开发的公共产品的提供地。例如,在航道安全维护、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合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海洋公共产品,为南海周边蓝色经济合作奠定基础。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院长施余兵:中越蓝色经济合作现状与前景

中越蓝色经济合作是主流、是趋势,推进中越蓝色经济合作有四个路径。一是北部湾渔业合作。下一步应当考虑将之前的《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续签或商签新的协定;在现有联合巡逻基础上,尝试构建渐进式的渔业执法合作模式。二是海运合作。中越可以合作构建完善“丝路海运”航运体系,共同推动航运业碳减排。三是在RCEP框架下,共建中越海洋产业园区和境外经贸合作区,探索实施蓝色经济合作示范项目。四是海港合作。

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开展海洋合作,有三个产业比较重要。一是涉海教育产业合作,鼓励海外大学到海南设立涉海高校,或海南高校到东盟设立分支机构。二是旅游。可以尝试开发南海岛礁,三沙市可以牵头,就南海或者三沙进行岛礁开发。三是航运业。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世杰:推进海南蓝色经济合作与海洋可持续发展

面向东盟,海南可以在产业领域、要素领域、规则领域与相关国家开展经贸合作。首先,产业领域建议重点关注三大业态:一是培育旅游创新的新业态,如邮轮旅游。二是培育国际航运合作新模式,探索船舶登记,包括国际物流一体化等。三是加强深海国际科技合作。其次,要素领域。探索南海资源开发的合作机制、国内国外新型国际开发体制;落实海南探索开放资本项目,在海南与周边国家实现跨境资金自由流动;探索面向东盟的国际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再次,深化蓝色规则领域的合作。

促进海南海洋可持续发展,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海洋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蓝色经济增长极,不断提升向海度和产业聚集度、融合度。二是完善海洋资源的保障体系,打造蓝色资源聚集地。依托现有制度创新优势,提升对海洋资源的聚集能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海洋资源的配置能力;强化海洋资源整合能力。三是持续完善海洋生态保护体系,打造蓝色生态示范区。重点是持续完善海洋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可考虑与东南亚国家及北部湾区域国内省份开展合作;持续完善海洋生态资源保护补偿机制;探索海洋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主动服务蓝色经济合作与海洋可持续发展

第一,海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蓝色经济是基于生态型的理念和现代的科技手段,在开发利用海洋过程中能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社会平衡的新型海洋发展模式。这些年来,我们国家都在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国政府重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制订了措施。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愿意为RCEP成员国家发展蓝色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建议海南大力发展健康休养与医疗产业、会议展览产业、旅游购物产业、海洋文化娱乐产业、现代海洋养殖产业、海洋感知系统技术等。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版权声明
  • 官方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信扫一扫
  • 官方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