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大国: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国策》在京发布
11月8日下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信出版集团在京举办新书发布暨读者见面会,发布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院长迟福林新著《民生大国: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国策》。
会上,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中信出版集团总编辑洪勇刚与迟福林共同为新书揭幕。
洪勇刚表示,《民生大国》系统回应如何以民生建设夯实共同富裕根基、如何通过制度创新破解民生领域结构性矛盾、民生建设如何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提升”迈进、如何实现从“局部突破”向“系统推进”跨越等重大命题,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也为“十五五”规划实施及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提供战略性智库成果。
张卓元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即在逐渐建成制造业大国、科技大国、农业大国、外贸大国的同时,也要逐渐建成民生大国,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扩大内需,特别是提振消费、居民消费,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必须加快建设民生大国,包括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加大国民收入再分配力度,增加“投资于人”的支出。
迟福林回顾了自己与中改院多年来研究民生问题的历程和重点。他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人民至上”,就如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要求。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观。今天,随着我国发展阶段的历史性变化,建设民生大国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国策。二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出民生大国建设之路。例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民生大国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是民生大国建设的重要载体;“投资于人”是民生大国建设的关键之举。三是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建设14亿多人的民生大国,不仅将回应人民所需、人民所盼,还将明显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各方面合力,并为未来10年高质量发展注入重要动力。
在嘉宾对话环节,围绕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国策”,以及“十五五”时期民生与改革、消费与增长、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议题,与会者各抒己见、析理论道。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树春认为,要从民生大国看“十五五”的中国,经济大国、开放大国、民生大国互促共进,将有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刘尚希认为,《民生大国》一书把为人民而改革的理念转化为学术语言并向社会普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周绍杰则表示,该书对了解国情、认清国家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据了解,《民生大国: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国策》全书共33万字,分为绪论和八个章节。绪论为“为了人民而改革”,就民生大国建设的时代背景、重大内涵和重点任务进行了阐述。该书兼具学术性、专业性和故事性和可读性,将为“十五五”时期推进民生大国建设提供参考。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
原文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0cf6e1c570264ca285bad632cabbd03a
中改院
官方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信扫一扫